2025年线上配资平台官网,一场看似简单的天猫店铺更名风波,实则揭开了娃哈哈集团内部权力博弈和利益重组的序幕。天猫“娃哈哈旗舰店”悄然易名为“同源康食品专营店”,令消费者愕然。这一变故,不仅牵涉到品牌与经销商的关系,更折射出宗家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更迭和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。
事件的导火索是2025年8月初,一些网友发现自己此前在天猫娃哈哈旗舰店下的订单,店铺名称已悄然变为“同源康食品专营店”。疑虑丛生之下,调查结果显示,这家拥有七年运营经验的“同源康电子商务(杭州)有限公司”并非新晋玩家,而是长期扎根线上的老牌经销商。
8月13日,记者联系到店铺客服,对方证实了店铺易名及运营方变更的事实,并明确表示该店已与娃哈哈集团彻底脱钩。原来,这家曾经的“官方旗舰店”只是娃哈哈授权的经销商,并非集团直营。2025年初,娃哈哈与同源康的合作期满,店铺恢复原名“同源康食品专营店”,并停止销售娃哈哈产品。值得注意的是,历史订单仍由同源康负责处理。
展开剩余79%与此同时,一个全新的“娃哈哈旗舰店”出现在天猫平台,其运营主体为杭州恒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,该公司董事兼曾任执行董事的宗馥莉,正是娃哈哈集团掌门人,这标志着娃哈哈集团正式掌控了线上官方渠道,所有产品均由集团委托生产。
此次更名事件的背后,是娃哈哈集团将线上运营权从同源康(其背后控股方为杜建英持股99.8%的三捷投资公司)收回,转交给宗馥莉深度参与的恒意公司。这一举动标志着宗家内部权力悄然易手,线上渠道的变动成为家族权力交接的缩影。
如今,搜索“娃哈哈”,会出现两个店铺:一个是与娃哈哈脱离关系的“同源康食品专营店”,另一个则是官方授权的全新“娃哈哈旗舰店”。消费者需要擦亮眼睛,谨防混淆。尽管同源康店铺已下架所有娃哈哈产品,但消费者评价和晒单中仍可见大量娃哈哈产品的痕迹,这无形中展现了渠道切换带来的阵痛和过渡期。
这一线上渠道的变革,与娃哈哈集团在2025年初至今关停18家分厂的举动相呼应。官方解释为优化产销布局,但内部文件却直言不讳地提及“股东争议”。陕西娃哈哈乳品公司员工的工作安排方案中,甚至直接将停产原因归结为“股东争议问题”。一家巨型企业内部矛盾如此公开化,引发外界无限猜想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这些被关停的工厂与宗馥莉的同父异母弟妹宗继昌、宗婕莉存在关联。宗继昌曾担任多家娃哈哈子公司董事,宗婕莉则在沈阳娃哈哈荣泰食品任职。
宗馥莉执掌娃哈哈后,对杜建英以及其他宗家成员的业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清洗,宗家内部的利益格局被彻底重塑。宗泽后公开表示,宗馥莉与其家族其他成员几乎断绝往来,并“截胡”了小叔叔、姑姑、姐姐等家族成员的相关业务,家族企业的情感与现实利益在此彻底撕裂。他更指出,其弟弟的瓶标印刷业务和姐姐的香精业务都被宗馥莉“截走”。
2025年天猫旗舰店的更名,只是娃哈哈集团内部权力转移、利益再分配和家族控制权争夺的冰山一角。从经销商到直营,从分散到集权,娃哈哈的一系列举动都在向外界释放信号。集团早已开始收回渠道控制权,直营旗舰店上线,授权经销商退出,品牌方牢牢掌握主动权,而宗馥莉上任后,这一趋势愈加明显。
同源康食品专营店恢复原名并彻底切割娃哈哈产品,历史订单归原店处理,新店铺只负责现售商品及售后服务,这种精细的权责划分,体现了对风险和责任的精细化管理。宗馥莉对所有与宗家其他成员相关的业务采取了强硬措施,无论是亲叔叔、亲姑姑,还是曾经的合作伙伴,在利益面前,一视同仁。
娃哈哈集团自2025年初至今,关停分厂、重组线上渠道、明确直营权属等一系列动作,看似常规操作,实则暗藏着家族博弈的影子。从生产到销售,从经销到直营,宗馥莉的掌控力日益增强,其他家族成员的影响力则逐步被压缩。曾经的“家族企业”氛围,逐渐被冷酷理性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所取代。
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最大的变化或许只是购买渠道的重新选择;但对于娃哈哈集团和宗家人来说,这却是利益的彻底重组,是家族治理模式与现代企业治理模式的激烈碰撞。天猫店铺更名事件,是品牌方重新掌控线上渠道、剥离经销商利益、清算宗家其他成员利益的缩影。宗馥莉的行事风格,既体现了职业经理人的果断,也彰显了家族继承人的魄力,她一手断绝亲情,一手守护集团利益。
短期内,这种调整势必带来阵痛,老客户订单、售后服务及品牌认知都将面临挑战。但从长远来看,直营模式有利于品牌统一和渠道规范。然而,宗家内部的矛盾却难以在短期内化解。
娃哈哈的变革,是品牌管理现代化的典型案例,也是家族企业治理的经典样本。利益、亲情、权力、责任在这里交织碰撞,未来走向,仍取决于宗馥莉的下一步行动。2025年8月的更名风波,仅仅是个开端,宗家各方力量暂且平静,但利益冲突的暗流涌动,娃哈哈的未来故事,将在一系列看似寻常的变动中继续上演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信誉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